到底该用什么风格的音乐风格敬拜赞美?随着中国教会的发展,这些年来已经成为教会和信徒热议的一个话题。
笔者从很小的时候起,就随着父母信主。那时候在教会里面所唱的诗歌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传统的红皮赞美诗,另外一种就是迦南诗选,里面全部都是小敏创作的赞美诗歌。那时候从来没有听过其他类型和风格的赞美诗歌,因此小小的笔者以为全天下的教会应该都是这么唱主内诗歌的吧?直到后来慢慢的长大,也慢慢的去了许多的地方,接触了许多的教会,才发现原来即便都是敬拜赞美,但是敬拜赞美的风格却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近日,笔者有幸接触了一位专门从事敬拜赞美的赵卫弟兄(化名),赵卫弟兄已经全职从事敬拜赞美十多年的时间,在敬拜赞美方面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阅历。在谈到中国教会的敬拜赞美话题的时候,他用他的学习和服事经历分享了南洋敬拜风格对我国的敬拜赞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南洋的敬拜赞美风格
南洋的敬拜赞美最大的风格和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它不过于注重技术,比起技术,它更加重视“心”。赵卫弟兄之前在敬拜学校学习的时候,每一次老师给他们上课,这些老师们其实是非常有水平的,当中有一些人甚至给很火的明星伴奏,技术是非常好的。但是当这些技术很厉害的音乐人从各路明星那里出来,到学校给学员们上课的时候,就跟他们平时给明星伴奏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并不过度强调技巧,他们认为在敬拜方面,技巧最多只能够占到40%,而我们跟上帝的关系则能够占到60%。
他们的技术、技巧即使是跟欧美相比也并不差,让他们玩技术的话他们可以玩的非常好。但是问题是他们不想这样做,因为他们觉得在敬拜上根本没有必要炫技。为什么?虽然有着很好的技术、技巧,但问题在于真正的敬拜并不只是技巧,相比技巧,人跟上帝的关系才是更加重要的。因此,我们非常需要有真理,有从圣灵而来的感动,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谈技巧。圣经也说,如果我们忘记上帝和祂的恩典,那么情愿我们的右手忘记技巧。技巧也重要,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
因此,如果留意一下南洋那边的敬拜会的话,就会发现这些敬拜会往往并没有太多突出的风格,没有太多的音乐元素。他们所真正注重的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怎么用心来唱。在南洋教会,几乎所有乐队的配合都不讲什么花俏,他们一直强调的一点就是 “少就是多”,在敬拜学校老师给赵卫弟兄他们上课的时候也经常说 “少就是多”。从来不会说你技术很好所以你多做一点。你技术很好,那你就好好的做好你的这个部分,比如说我是作键盘的,你是作吉他,他作鼓手,每个人都努力做好自己的部分就可以,而不去做多的部分,锦上添花啊这些东西并不需要。因为上帝的音乐,它实际上是不复杂的。比如直到今天有很多的主内诗歌被大家一直传唱,经久不衰,其实这些诗歌单纯从音乐的角度来说是非常简单的,而一些很高深的诗歌却传唱不开、流通不开。比如比较简单的很多赞美之泉的一些诗歌,甚至只有16个小节的诗歌,主我敬拜你这样的诗歌,或者是爱我愿意这种,这些歌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点都不复杂,但是它们却能够被基督徒广为传唱。去年有一段时间刘耕宏老师跳那个健美操,好像是叫本草纲目,几乎是一夜之间就火了。为什么能够火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正是因为简单,所以大家才都能够学。可能你在某个方面做的非常专业,很高深,很复杂,很有水平,那确实非常厉害。但是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别人学不了,一般人学不了。简单的才能够成为大众的。
南洋的敬拜长时间以来都是注重实用的。赵卫弟兄说他以前在敬拜学校学习的时候,南洋的很多老师他们几乎从来都不会讲很多“高深莫测”的东西。老师们在给他们讲和声、转调等等音乐内容的时候,甚至都不会使用非常专业的词汇。他们不是不会讲那些,而是不愿意那样讲,因为想要让学员们能够更加听得懂、听得进去。
赵卫弟兄说他自己也是深受南洋敬拜风格的影响,包括在之前这十多年的敬拜服事当中也是,他们就继续保持这种风格。当然,并不是说技术就一点都不重要,不是这样的意思。“我们当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技术很好的人员加入进来,但是比起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对他们进行审核,包括我自己也是。我们要去衡量,我们注重的是标榜自己的技巧呢,还是说他很注重团队的合作?就算我的技巧很好,可是我可以把技巧适当的隐藏起来,因为这样才能够让整个敬拜变得平衡,而不是说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发挥出来我自己的技巧,这样的话这个团队就很难长远的走下去。所以比如我们团队,肯定是以服事的心为首先,其次再谈技术。”
去年赵卫弟兄他们做了一场敬拜会,乐手几乎都是临时拼凑的。贝斯没有人来负责,最后把赵卫弟兄女儿拉了进来充当贝斯手。其实他女儿学习的是古典音乐,并不是专业的贝斯手,贝斯是她后来感兴趣自学了一些。然后吉他手也是临时从一所教会拉了一个人,从技术上其实这个人并不算太好,但是这个不是那么重要,因为赵卫弟兄他们觉得这个人的服事的心真的很好。台上唱歌的人也是东拼西凑的,这些人所属教会不同、年龄也不同,如果按照技巧来说的话其实很多人是不够的,缺陷很多,但是按照服事的心的话,那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最后这场敬拜会得到了所有参加的弟兄姊妹的欢迎。
赵卫弟兄说:“其实,这就是南洋的敬拜风格,也是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在延续和持守的敬拜风格。”
赵卫弟兄也提到,在他从事敬拜服事的这十多年的时间当中,经常能够听到一些人对小敏诗歌、赞美之泉等音乐赞美事工的批评,认为他们的诗歌都不能够被称为“圣乐”。然后赵卫弟兄就问了他们一个问题“那他们的诗歌有没有被上帝使用?”他们回答说是上帝使用的音乐。那如果是这样的话被“上帝所使用的音乐”跟“圣乐”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在这上面抠字眼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无论是小敏诗歌还是赞美之泉,或者别的一些敬拜团队,他们的诗歌是被大众所广为接受和传唱的,为什么?首先是因为普通人能够听得懂,能够听明白,而且普通人也能够唱得出来,不难。
所以,赵卫弟兄认为,虽然他学习的专业是敬拜,做的也一直是敬拜的工作,但是他却并不是搞敬拜学的,不是学院派的,学院派的会对敬拜有很多的专业研究。但是他的敬拜是偏向实用主义的。因为他认为真正的敬拜是为了表现基督徒的生活,敬拜不应该成为限定性的。“上帝既然创造我们,并且让我们敬拜,那么难道敬拜只是为了一周一个的主日设立的吗?难道我们不应当每时每刻甚至每分每秒都要敬拜上帝吗?无论是日常的吃喝还是做什么别的事情,就不可以敬拜了吗?”
一方面在音乐风格上赵卫弟兄是比较保守的,不是什么样的风格他们都会使用,比如重金属风格他们就坚决不使用。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他们又是很宽的,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宽广,愿意接纳很多人,哪怕这些人跟他不同。比如灵恩派,赵卫弟兄并不是灵恩派,但是他说“灵恩派的基督徒是不是我们的弟兄姊妹?我们的回答是‘是’,是我们的弟兄姊妹。既然是我们的弟兄姊妹的话,为什么不能跟他们有一些交流呢,比如敬拜方面,比如很多的方面,都是可以交流的。灵恩派他们承认三位一体,我们也承认;他们承认耶稣是基督,我们也承认。既然承认,那么就有对话和交流的基础,大家是朋友而不是敌人。他们只是在某些方面跟我们有一些不同,有一些在我们看来比较极端甚至错误的地方,这个我们不否认。对于这些东西,我个人并不认同,但是这个并不应当阻碍大家彼此的交流。因为可能很多人他从一开始就是那么学的,也是那么信的。让别人跟我信的一模一样,这个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
为什么南洋的敬拜会对中国教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赵卫弟兄认为原因其实并不太复杂。无论是中国还是南洋,大家都是亚洲人,有着一样的肤色,其实也不仅仅是肤色,语言、文化等方面都有比较相近和一致的地方。其次,因为很多历史性的原因,在很长的时间里面,相比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南洋国家更加愿意把自己的门打开,他们并不像以前的中国那么闭塞,不像中国一样有很多想要守住的东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愿意打开自己的门的,因为南洋国家很多人其实都不是原住民,而是从其他地方移民过去的,然后在南洋很多的国家扎根。这一点跟中国是非常不同的,我们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思想非常重,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到其他地方安家,更不用说远涉重洋到异国他乡了。
然后之所以南洋的敬拜对中国教会会有如此大的影响,还有一个原因,赵卫弟兄认为这个原因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因为宋尚节博士的缘故。近百年前,宋尚节博士从中国去往南洋,把福音传给他们,在南洋当地建立了教会,给他们和他们的国家带来极大的祝福。对此,他们一直是非常感激和感恩的,一直想着有一天一定要回馈、要报恩。
南洋很多国家在很多方面都跟中国比较贴近和相像,然后地理距离也不是很远。我们到欧洲、美洲的很多地方就算是坐飞机都需要十几个小时,可是到南洋就只需要两三个小时,距离要近很多。同样对于南洋也是,他们到很多地方距离也很远,可是到中国就没有那么远。再加上宋尚节博士的原因,相比其他地方,他们更加愿意来中国也就不难理解了。
之前在学习敬拜的时候,南洋的敬拜老师们曾经亲口告诉赵卫和其他学员,他们非常感谢当年宋尚节博士对南洋教会所做的巨大贡献。因为宋尚节的缘故,很多南洋人尤其是南洋基督徒对于中国的情感是和其他国家很不一样的,他们和中国有很多的历史渊源。戴永富牧师也曾经说,南洋的很多基督徒之所以愿意来中国、帮助中国,就是为了回报当年宋尚节博士的福音之恩。有这样想法的并不仅仅他一个人,很多南洋的老师还有弟兄姊妹都是这种心态。赵卫弟兄认为这是很难得的,也很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不要忘本,一直要想着我们作为中国人,一定要努力去还福音的债,因为主耶稣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